欢迎来到潮三国,本站分享关于三国人物_故事_战役_排行以及历史地图的三国网站

三国归晋简介 三国归晋概括

发布时间:2022-05-06 08:53 分类:三国归晋 文章出处:潮三国 作者:三国「三国演义」小潮 阅读数量:

  潮三国小编下面与三国迷的朋友分享关于三国归晋简介 三国归晋概括等话题,希望能对大家了解三国归晋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三国归晋视频

  三国著名战役文章相关阅读推荐:三国归晋谁统一了天下 三国为何归晋
三国归晋简介 三国归晋概括

三国归晋简介 三国归晋概括

  三国归晋简介

  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当了皇帝。之后,经“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判斩刑,魏的政权落入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当了丞相执政。

  司马昭掌握朝政大权,但他自己不做皇帝,想效仿曹操让自己的儿子曹丕称帝那样,将帝位留给儿子司马炎去做。后来,司马炎接替父亲掌管魏国朝政。265年,司马炎在洛阳逼魏帝曹奂让出帝位,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坐上皇帝宝座之后,并没有开始过高高在上的奢靡生活,而是审时度势地巩固自己的帝位。他知道父亲司马昭和祖父司马懿对曹氏所进行的残酷

  杀戮使人们对他也存有戒心,南边的东吴也还没有统一,这都是他的心病。为了灭东吴统一天下,司马炎采取了以仁义治国的方针:赏赐安乐公刘禅的一个子弟做驸马都尉,安抚人心。又专门下诏书,准许原是皇帝现为陈留王的曹奂继续用皇帝的仪仗出入,向他上书时也可以不用称臣。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安定天下人心,包括自己统治区、西南的原蜀国领地。

  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司马炎专门颁布诏书,将无为而治作为治国方针。当年,他又向地方的郡国颁布了五个诏书:一是正身;二是勤百姓;三是抚孤寡;四是敦本息末,即鼓励农业这个国家之本,压制商业这种末业;五是精简机构,裁撤冗员。

三国归晋简介 三国归晋概括
三国归晋简介 三国归晋概括

  三国归晋概括

  1、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

  2、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

  3、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

  4、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5、 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

  6、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7、 公元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

  8、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9、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

  10、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三国归晋是哪一年开始的

  三国归晋是在公元280年

  三国归晋是谁

  三国归晋的人是司马炎,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

  三国归晋的人是司马懿的后代吗

  晋宣帝司马炎是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三国归晋主要人物

  司马懿 司马师 曹芳 曹彪 王凌 孙休 孙皓

  三国归晋是哪三国

  曹魏、蜀汉、东吴

  最终这三个国家被统一成为一个国家,

  三国归晋后面是哪个朝代

  “三国后是晋朝

  三国归晋的历程是怎么样的

  (一) 邓艾、钟会、诸葛绪灭蜀汉

  1.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西路邓艾军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军断姜维后路,东路钟会军主攻汉中。

  虽然姜维和廖化晃飞诸葛绪,在剑阁阻挡钟会的魏军主力,名将邓艾却以迂为直绕道阴平奇袭江油,在绵竹打破诸葛瞻(诸葛亮之子)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三国亡国一,历二帝,存国43年)。司马昭因伐蜀之功,加官丞相进爵晋公,加九锡(cì)。

  2.264年,钟会和邓艾争功,钟会诬告邓艾谋反,姜维则利用钟会在巴蜀造反谋求复国,结果三人均被杀。此年刘禅被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留下来“此间乐,不思蜀”的笑话,司马昭进封为晋王,加九锡。

  3.264年,吴国曾趁蜀中无主,派陆抗等将领西征巴蜀,被魏国击退,无功而返。此年吴主孙休病逝,因濮阳兴等人游说,吴国立孙皓为帝。

  (二)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4.伐蜀成功之后,司马昭本打算取魏国而代之,可是坏事做多天不假年,265年司马昭中风猝死,其长子司马炎继承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5.266年,司马炎逼魏帝曹奂禅位,学曹丕多次推辞而受,改国号为晋,留下“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的歇后语,曹魏灭亡(三国亡国一,历五帝,存国46年)。此年,吴主孙皓迁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后因国内局势迁回建业(今南京)。

  6.267年,司马炎立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即后来的晋惠帝。

  (三) 晋吴对峙

  7.268年十月,吴国派大将施绩攻江夏,万彧攻襄阳,被晋国荆州刺史胡烈击破。此年吴国三路夹攻交趾(今越南北部),晋国交趾太守杨稷皆拒破之,吴国丢失郁林、九真二郡。后晋国反攻,大破吴兵,吴国退出交州。十一月,吴国派老将丁奉、诸葛靓出芍陂、攻合肥,被晋国抵抗回去。

  8.269年,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任羊祜统领荆州诸项军事;以胡烈为秦州刺史镇守雍凉之地的鲜卑人,防止鲜卑人反叛。

  9.270年正月,吴大将军丁奉攻涡口,被晋国扬州刺史牵弘击败;孙皓命陆抗都督上游诸军事,以抵抗羊祜。

  10.270年六月,胡烈发动对鲜卑部落首领秃发树机能的万斛堆战役,兵败被杀。此后晋国换了诸多将领讨伐树机能均无果,从此晋国西陲不安宁。

  11.271年正月,北地胡匈奴右贤王刘猛叛乱,脱离晋国。此年夏天,刘猛攻打金城郡(郡治今榆中县),与树机能共击晋军,凉州刺史牵弘被杀。二月,孙皓准备亲征寿春,无奈天寒大雪,军心大散,撤军。四月,吴交州刺史陶璜攻下九真郡。秋,吴国薛珝与陶璜收复交州。十一月,刘猛进犯并州(今太原一带),晋朝击破之。此年,刘禅病逝;吴国大将丁奉亦病死,他的一生见证了三国兴衰。

  12.272年正月,匈奴刘猛战败被杀;夏,晋国平益州白马胡人之乱,王濬安抚益州胡人,并在益州造船意欲伐吴。此年冬天,吴国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都督步阐因忧谗畏讥,以西陵叛吴归晋,晋武帝派杨肇、羊祜支援步阐,被陆抗击败,步阐被杀。

  13.273年,吴军号称十万,以薛莹、鲁淑(鲁肃之子)攻晋,被王浑击败。此年,司马炎大选才女,生活开始腐化;孙皓则杀韦昭、陈声诸大臣,大封诸子。

  14.274年,嵇喜(嵇康兄长)击退吴将孙遵、李承对江夏的进攻;此年,陆抗病死。

  15.275年,树机能势力由金城向西北发展,高昌以东的鲜卑人亦反。

  16.277年,晋国平虏护军文鸯再次讨伐树机能,终于大胜,诸胡有二十万口投降,河西鲜卑势力大损。此年黄河决口,晋国受灾严重,十二月,吴国浑水摸鱼,吴将孙慎偷袭江夏、汝南二郡,掳1000多家离去。

  17.278年,树机能卷土重来,派大将若罗拔进攻武威,并杀凉州刺史杨欣,晋国西陲再乱。此年,名将羊祜病死,临死前举荐杜预继任,晋国再次发大水。十月,吴晋爆发皖城之战,吴国策动皖城军民叛乱,被应绰平定,且毁吴国屯田。十一月杜预击败吴国名将、西陵都督张政,以离间计使孙皓召回张政。

  18.279年,马隆击败河西鲜卑,杀死树机能,结束了长达九年的秦凉之变,西陲安稳,如果无此叛乱,或许天下一统能早日实现。

  (四) 三国归晋

  19.279年十一月,晋朝大举伐吴,兵发20万,六路攻吴。

  ①司马伷自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进军;②王浑自扬州(今安徽寿春)向江西(今安徽和县方向),出横江渡口进军;③王戎自豫州(今河南许昌东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进军;④胡奋自荆州向夏口(今武汉市武昌)方向进军;⑤杜预自襄阳向江陵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广;⑥王濬和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

  这样的安排是极其有战略眼光的,以司马伷和王浑两军直逼建业,牵制吴军主力,无暇顾及上游;而以王戎、胡奋、杜预三军则对吴国的各战略要点采取各个击破,以便王濬楼船下益州,夺取建业。

  20.280年三月十五,吴主孙皓投降,三国归晋,结束了长达近百年(184-280年)的分裂。

三国归晋的历史意义
三国归晋的历史意义

  三国归晋的历史意义

  三国后期,吴蜀两国经过长期战争消耗,国力下降很快,曹魏在北方大范围屯田,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实现统一的条件更充分了,但曹魏依然没能完成统一。

  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虽然没有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但也不算昏庸无能,他们都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在完成统一天下的事业中也做了许多努力,他们在位期间,曹魏在三国中的相对优势没有减弱。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对策中将“会当有变时”作为北伐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曹丕和曹叡都没有给对手这样的机会,这也是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驾崩,年仅8岁的养子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这项托孤安排首先就有问题,要么托付给一位重臣,如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要么托付给几位大臣集体辅政,如曹丕托孤于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曹叡将后事托付给曹爽、司马懿二人,又不分主次,甚至让他们“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更直殿中”,这为二人矛盾爆发埋下了隐患。

  曹爽是个“德薄位尊”的人,能力平平,仅因为宗室的身份而骤然掌握大权,为防范司马懿,曹爽身边聚集了一帮亲信党羽,在他们的怂恿下,曹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将司马懿逐渐架空。以为大权已经稳固,曹爽和同党们于是奢华享乐,大量占有官田为私有,窃取官物,向州郡求索财物,曹爽本人“饮食车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还让何晏等人主持官员选拔,何晏“依势用事,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内外望风,莫敢忤旨”,卢毓、傅嘏等一批正直官员都因为小事而被免官,令曹魏大失官心和民心。

  司马懿受排挤后一直隐忍不发,目的是让曹爽一伙的行径充分暴露,同时在等待机会。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马懿父子借少帝曹芳和曹爽拜谒高平陵之机一举发动政变,消灭了曹爽一党,掌握了实权。此前所有大权几乎尽在曹爽等人掌握中,司马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得到了蒋济、高柔、王观等一批曹魏老臣的支持,他们对曹爽等人早有不满,都直接参与了司马懿发动的政变。

  政变时,许多官员发现城里有异动,预感到发生了大事,也都猜出了大概,但绝大多数人都闭门不出,静观其变,这反映出官员们希望曹爽等人下台的普遍呼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最终按照“汉魏禅代”的模式又搞了一次禅让,曹魏被晋朝取代。

  曹爽等人专权期间,曹魏内部失和,政治混乱,国力不断下降,其间也曾出兵伐蜀,但一场大雨就让其不了了之,反映出曹魏军队战斗力的衰减。虽然“一强对二弱”的总体格局未变,但强弱之间的差距如果逐渐减小的话,就会达到一种“恐怖平衡”,意味着谁都无法消灭对方,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三国分裂的局面可能不止数十年而会更长,也许会提前出现南北朝那样的大分裂时期。

  后赵皇帝石勒评介司马懿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这个评价非常不公平。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无论其出于怎样的动机,从结果看其实产生了为北方政权“止损”的作用,制止了“恐怖平衡”的出现,最终使国家很快实现了统一,这才是三国归晋的历史意义所在。

  《三国演义·三分归晋》主要内容解读与赏析

  “三分归晋”(第115—120回)是《三国演义》最后的一个情节单元,也是全书的大收束。

  魏、蜀、吴三国鼎立数十年,结局究竟如何?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又怎样予以艺术的再现?这是读者所关心的,也是“三分归晋”所要解答的。

  “三分归晋”这一单元以高度凝炼的笔触,概括了从蜀汉之亡到西晋灭吴这十八年(263—280)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综观整个单元,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特点:

  (一)艺术地表现了三分归晋的历史必然性。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极其伟大的聚合力,维护国家统一,渴望和平安定,是我们民族一贯的政治目标,是一个牢不可破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民族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饱受分裂战乱之苦。但是,每遭受一次分裂,人民总是以惊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竭力清除分裂的祸患,促成重新统一的实现,三国时期自然也不例外。罗贯中敏锐地把握了历史的脉搏,通过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艺术再现,鲜明地表现出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这是《三国演义》的政治理想,也是它的人民性的突出表现。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魏、蜀、吴三国的鼎立,只是由汉末大乱到重新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尽管由于罗贯中世界观、历史观的局限,作品没有很好地表现广大人民对于实现重新统一的推动作用;但是,活动在前台的各国统治集团,却都没有忘记统一天下这个战略目标,他们彼此间的争斗攻伐,从根本上来说,也都是为了使天下归一。至于天下究竟统一于谁家,则取决于各国经济、政治、军事诸因素综合构成的力量对比。“三分归晋”这个单元,正是通过三国后期各国内政的演变,形象地表现了三分归晋的历史必然性。

  在三国之中,蜀汉本来就疆域最小,实力最弱。到了蜀汉末年,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沉溺酒色;宦官黄皓专权乱政,结党营私。朝政腐败,百姓疲惫,以致“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国势如此衰微,姜维还只凭一厢情愿,年年出兵,徒耗民力。这样,蜀汉最先灭亡也就毫不奇怪了。

  魏国本是三国中疆域最广,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一方,最具统一天下的可能。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其军政大权已经完全操纵在司马氏集团手里,魏主形同虚设。灭蜀之后,司马昭进封晋王,威权更甚;在他死后,其子司马炎立即重操当年曹丕“受禅”的故伎,把曹氏的魏国变成了司马氏的晋朝。这实际上是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吴国疆域广大,国力不弱,但蜀汉既亡,吴国势不能独存。恰在这时,吴主孙休病逝,孙皓嗣位,他骄奢淫逸,穷凶极恶;滥杀大臣,大兴土木;全国人口不过二百几十万,而他的后宫竟达五千余人! 他在位的十六年间,吴国迅速衰落,将士离心,百姓嗟怨,而他依旧倒行逆施,怎能不导致国亡身虏的下场?

  应该说,“三分归晋”对于三国衰亡的原因表现得不够深刻,叙述也过于匆忙,但由于作者抓住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趋势,整个单元仍然有如大江东去,表现出恢宏的气势。

  (二)着重描写了蜀汉的灭亡。

  “三分归晋”在全书占了五回半篇幅,其中写魏晋禅代只用了半回,写西晋灭吴只用了一回,而写蜀汉之亡则整整四回。这种安排,与全书以刘蜀集团为中心的总体构思是一致的。作者不仅叙述了魏国伐蜀的战略部署和钟会、邓艾的进兵步骤,而且怀着赞许的激情,描写了卢逊、傅佥、诸葛瞻父子等蜀汉将领的顽强抵抗,描写了姜维忍辱负重,精心筹划,力图复国的悲壮历程,从而把蜀汉之亡写得跌宕起伏,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

  (三)道德评判与历史评价的交错融合。

  罗贯中不愧为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编织情节、塑造人物时,他不断地进行历史和道德的双重评判:他的历史评判,以向往国家统一为政治理想;他的道德评判,则以“忠义”为准则。他力图把二者融合在一起: 凡是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进步的,他就肯定,就推许;凡是符合他的“忠义”观的,他就赞美,就歌颂。反之,则予以贬斥和否定。他既没有把历史道德化而随意抹煞某些人物的历史功绩,又没有忘记文学艺术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使命。尽管他的评判标准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但他既重视历史发展的方向,又坚持中华民族品评人物时“尚德”的历史传统,却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三国演义》在思想内容上达到相当的高度和深度的根本原因。在“三分归晋”这一单元里,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三分归晋”中,罗贯中把尊崇敬佩之情主要献给了蜀汉的“忠义”之士。对于宁死不屈的傅佥,斥夫自缢的马邈之妻李氏,英勇捐躯的诸葛瞻父子,以身殉国的北地王刘谌,复国不成自刎身亡的姜维,都一掬同情之泪,但是,他并没有把蜀汉之亡写得一片凄凄惨惨戚戚,当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时,《演义》写道:“成都之人,皆以香花而迎。”这里没有亡国的深哀巨恸,有的却是对统一事业的拥护。对率兵灭蜀的邓艾,他则赋诗赞美道:“五丁破路应难及,三国论功合让先。”(按: 毛本及通行整理本无此诗)。由此可见,罗贯中并没有因为“尊刘”而曲解历史。

  反过来,罗贯中对于司马昭、司马炎父子颇为反感,对他们的残忍、奸诈时时予以贬斥;然而,对于他们完成统一大业之功,罗贯中却予以充分的肯定。当司马炎逼迫魏主曹奂“禅让”时,《演义》写道:“此时魏亡,人民安堵,秋毫无犯。”(按:毛本及通行整理本无此句)在广大人民心目中,国君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国家的统一与安宁却是至为重要的。当写到吴国最后灭亡时,情景同样是“吴人安堵”。尽管西晋统一只是短暂的,但这种统一比起三国鼎立的局面来,毕竟又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此,罗贯中欣喜地写道:“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这也体现了历史评价与道德评判的有机融合。

  (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三分归晋”这一单元时间跨度较大,重在叙述魏、蜀、吴三国先后灭亡的结局,没有贯串整个单元的中心人物;然而,在尖锐激烈而又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不少人物的形象仍然刻画得相当生动,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如司马昭的专权猜忌、老谋深算,邓艾的出奇制胜、恃功而骄,钟会的足智多谋、擅作威福,姜维的心雄胆大、坚韧不拔,刘禅的昏聩无能、苟且偷生,羊祜的深谋远虑、儒雅潇洒,孙皓的荒淫无道、暴虐凶残等等,都各具特色。

  在描写人物时,作者善于选择和提炼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这里随手拈出两个例子:例一,当司马昭命钟会率大军伐蜀时,西曹掾邵悌担心钟会“志大心高”,不可独掌大权,司马昭却说:“朝臣皆言蜀未可伐,是其心怯也;若使强战,必败之道也。今钟会独建伐蜀之策,是其心不怯;心不怯,则破蜀必矣。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破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更不足虑耳。”简短的分析,完全预见到形势的发展,表现了司马昭洞观全局的非凡的政治家才能;明知钟会有野心,却要利用他灭蜀,又揭示了司马昭的城府之深、机心之险。例二,当刘禅作为亡国之君来到洛阳,司马昭设宴款待,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竟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也。”旧臣郤正为了使他有机会归蜀,利用更衣之时教他,若司马昭再问,“可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果然,司马昭再次问他,他也照卻正之言回答了,但却“欲哭无泪”,只好闭上眼睛;老奸巨猾的司马昭一语点破:“何乃是卻正语耶?”吓得他连忙“开目惊视曰:‘诚如尊命。’”寥寥数语,把刘禅的毫无血性写得活灵活现。

  与其他情节单元相比,“三分归晋”本身的艺术成就不算很高。然而,作为全书的收束,它却保证了《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完整性。读罢这一单元,吟咏那篇总括全书的《古风》(按:其最末一句,嘉靖本作“一统乾坤归晋朝”,毛本改为“后人凭吊空牢骚”,意味殊弱),那一幕幕风云变幻的情节又在眼前闪现,就像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久久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无穷的韵味,无尽的启迪。

  相关三国归晋的诗句

  《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以上关于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什么,三国归晋主要内容是什么等话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有不足之处,请谅解,我们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关于三国著名战役的三国归晋的相关知识,一起探讨,一起收获。

阅读全文
本文标题"三国归晋简介 三国归晋概括":http://www.cr-seo.com/sgzy_1966.html
本站潮三国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三国归晋谁统一了天下 三国为何归晋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