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三国小编下面与三国迷的朋友分享关于 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为何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等话题,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诸葛亮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一、孙权为什么被称为“孙十万”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国中如果比三个君主的军事能力,那么毋庸置疑的就是曹操第一、刘备第二、孙权最末了。
并不是因为孙权打仗少,我们就这样来评价他,而是孙权的战绩实在太过于低下,潮三国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孙权为什么被称为“孙十万”?
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
第一次,第一次就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合肥之战”。这场战斗就是孙权发起的,孙权带领了十万军队去进攻合肥,而合肥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七千人马驻守。
但是孙权有着这么大的人数优势,十余倍的优势竟然战败给了张辽。那么这场战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孙权到达合肥附近之后,张辽由被动变为主动,率领仅八百精锐军队前去偷袭孙权,张辽斩杀了孙权的两位将领,杀到了孙权的营帐。
这个时候的孙权带人跑到了山上,张辽让孙权去交战,孙权不敢动。最后,张辽杀出了重围。这次过后孙权立即下令撤兵,而张辽又去追击,差点还活捉了孙权!
第二次战斗是在孙权攻打新城的时候,也是带领了十万军队,新城并非战略要地,于是魏国的田豫就建议随便他们打,先来挫敌锐气。
于是孙权在打下新城之后,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再也无力发动新一次的战斗,于是害怕魏国援军赶到,所以被迫又一次无功而返了。
十万兵力在三国其实是非常大规模的兵力了,诸葛亮每次北伐才只带数万人都取得非常好的战绩,而孙权这么大的队伍,竟然战绩打成这样,所以孙权的“孙十万”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小结:孙十万这个外号,得自于孙权不止一次领着数万大军,诈称十万进攻魏国,最终屡次失败。
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去指挥,自己则不过多干预,做到了孙子兵法中所提及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将有能而君不御”。
为何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为何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字仲谋,比孙策小七岁,可是与曹操、刘备比起来,他算是晚辈,从建安四年(199年)开始,他跟随哥哥东征西讨,到孙策去世,已有了一些经验。
按照孙策对他的评价,他在打仗方面,不如孙策,但是守住江东基业,却是可以胜任的。事实证明,孙权没有辜负兄长的嘱托。
1.孙权善于用人
他不但对孙策留下的元老们委以重任,而且还敢于提拔重用新人。比如诸葛瑾、鲁肃、吕蒙、周泰、甘宁、凌统、徐盛、丁奉、陆逊、陆抗等,这些都是在孙权当政时投奔江东的文武能臣。这其中,他对吕蒙的栽培,更被后世传为佳话。
这个吕蒙,也就是让关羽败走麦城的人。吕蒙,字子明,少年时依附姐夫邓当,追随孙策为将,可是他没念过多少书,见识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你们现在身负重任,得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
”吕蒙不以为然地说:“军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孙权说:“我的军务比你们要繁忙多了。我年轻时读过许多书,就是没有读过《周易》。掌管军政以来,读了许多史书和兵书,感到大有益处。
当年汉光武帝在军务紧急时仍然手不释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学。希望你们不要借故推托,要多读书。”
孙权的开导使吕蒙很受教育,从此他抓紧时间读了大量的书,进步很快。一次,鲁肃和吕蒙谈论政事。交谈中鲁肃常常理屈词穷,被吕蒙难倒。鲁肃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老弟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谋略罢了。
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笑笑:“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了。”后来他逐渐被孙权重用,被孙权视为次于周瑜、胜于鲁肃的人物。
2.孙权很有战略眼光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号称有水军八十万众,将要挥师南下。此时东吴朝野震动,大臣们分成了主战与主降两派。
主降派以张昭为首,认为曹操托名汉相,是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攻势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
而主战派则认为,江东基业是孙氏父子一手创建的,岂能拱手让与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出决定是非常困难的。而孙权在此时,顶住了压力,在听鲁肃、诸葛亮与周瑜分析形势之后,果断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军。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证明,孙权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地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州)、零陵(在今湖南境内)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实质上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东吴的濡须口。
当曹操看到三十一岁的孙权在治军及领导上的卓越能力的时候,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也。”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出于利益的需要,孙刘联盟也曾出现过危机,孙权甚至向曹操求援,希望曹操帮助东吴一起对付刘备。
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国号魏,建元黄初,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三十九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陆逊是孙策的女婿,他曾经助吕蒙夺了荆州,如今也是他打退了为关羽报仇的刘备,火烧刘备连营四十余寨,致使刘备兵退白帝城。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州)正式登基为皇帝,国号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洲(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
在立嗣之争中,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孙权自200年继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三、年少有为的孙权,晚年为何变得昏庸不堪
孙权接过哥哥孙策的君主之位后,重贤纳才,对内讨平内乱,广施恩德于百姓;对外不畏强敌,注重外交平衡,不仅保住了父兄留下来的基业,同时还发扬光大,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可以说,孙权的早期作为,完全是符合古代明君标准的。但是,晚年的孙权,好大喜功,喜怒无常,尤其是内宫混乱,整个东吴政治环境恶劣,又是一个十足的昏君。
那么,促使孙权由明君转变为昏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呢?
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接受了封号,同时立长子孙登为太子。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吴王太子孙登同时被立为皇太子。
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年仅三十三岁的孙登却死了。次年正月,孙权立了第三个儿子孙和为太子。
这年八月,孙权又立了第四个儿子孙霸为鲁王。长子孙登死了,次子孙虑也于公元232年去世,孙和作为在世的最为年长的儿子,立为太子并无什么不妥,但问题在于,孙权给予这个为王的儿子的待遇和太子没有任何区别!
封建礼法,一个人一旦被确立为太子,那他就和其他兄弟构成了一种准君臣关系,不管你原来是哥哥还是弟弟,都要对这个太子称臣。但孙权并没有给他们确立这种关系。
不仅如此,孙权还给了他特别的宠爱,不久,鲁王和太子产生了矛盾,事情传到了孙权这儿,孙权就让他们禁断和外部的交往,借此让他们精心治学。
有大臣上书,说这样不妥,说这样既不利于两人的发展成长,也会给魏、蜀两国以不一样的想法,从而造成民间的猜疑。
由于孙权态度并不明确,仅仅是给他们分开居住,很多大臣高官,就把自己的子弟派遣到两宫当中任职,这样就在朝中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系。又因为这牵涉到嫡庶关系的礼法问题,大臣们也自然分成了两大派。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人认为太子是正宗,因而站在太子一边;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则拥戴鲁王孙霸。
本来,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很得宠,孙权曾想立她为皇后,但由于她和孙权的大女儿全公主有矛盾,结果被全公主阻拦。
孙权曾经卧病在床,孙和替父皇到太庙上祭祷祠,孙和妃子的叔父张休的住处离太庙不远,就邀请孙和去他家做客。
全公主派人尾随窥视,趁机对孙权告发说太子不在太庙里,专到妃子家去谋划事情,又说王夫人见皇上卧床不起脸上有高兴的神色。
孙权因此发怒,王夫人忧惧而死,从此,孙和受到的宠爱也日益减少,同时他很担心自己要被废黜。鲁王孙霸更加觉得有机可乘,对太子之位的非分企图也愈演愈烈。
陆逊、吾粲、顾谭等人多次上书陈述嫡庶之间应有的名分,各自坚守正理决不动摇,而全寄、杨竺作为鲁王孙霸的死党,谗言诬告日甚一日。
丞相陆逊多次上书,陈述太子正统,只有太子之位稳固,国家才会持续安定的道理。
孙权不听,陆逊就要求进都城,亲见孙权阐述自己的理由。孙权不但不听,还把太子太傅吾粲打进大牢处死,理由就是多次与陆逊的书信来往。
陆逊的外甥顾谭被流放到交州。同时,孙权还派出使者责备陆逊,陆逊愤怒痛恨而死。而阿附鲁王的全寄(全公主丈夫全琮前妻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和杨竺等人,谗言和诬告一天甚于一天。
孙权犹豫了好几年,后来终于将孙和幽禁。于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便带领诸将以泥涂首并各自捆绑,不惜用这种自辱服罪的方式连日来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孙权登上白爵观看见这一幕非常厌恶这些人,挖苦朱据、屈晃等人“无需匆忙”!
孙权打算废黜孙和而册立孙亮,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书,援引了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晋国因此大乱的历史典故试图改变孙权的心意,再加朱据、屈晃也坚持劝谏个不停,孙权大发雷霆,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让人把朱据、屈晃牵到大殿里,每人杖打一百,最终还是把孙和流放到故鄣,群臣因为劝谏而遭到诛杀或流放的多达十几人。
民众都为他们感到冤枉。与此同时,鲁王孙霸被赐死,依附他的党羽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人全被诛杀,杨竺还被流尸长江。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呢?
从赤乌五年孙权立了孙和为太子,到十三年孙权废太子,再到太元二年孙权死,他几乎就没有干过一件正事。相反,东吴朝廷却在不断地上演着一场场狗血剧。
本来,儿子封王并没有什么问题,皇帝的儿子吗?
但封王和太子完全是两回事,孙权自己都不把太子和诸王有所区别,你让大臣们怎么去看?尤其是,大臣们维护太子有什么错?你孙权还真当这就是你自己的家事吗?
在此之前,孙权也做过一件馊事儿,那就是支持辽东的公孙渊叛魏。
不过,这件事儿孙权还是认错了,但这个两宫并立事件却不同,孙权表现的确实狂悖昏乱,乱杀大臣,尤其是杀了太子太傅吴粲,就是这件事情的最好注释。
太子太傅对太子有教导之责,同时也有维护之义,如果他有教导方面的过错,处罚当然没错,仅仅因为他维护太子的地位而被下狱,这才真正是昏君所为。
更换太子、赐死鲁王、乱杀大臣,女儿参政,就这一件事上的表现,孙权昏君的一切行为全都具备了。
以上关于 孙权为什么叫孙十万?为何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等话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有不足之处,请谅解,我们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关于相关的三国人物历史故事,一起探讨,一起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