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潮三国,本站分享关于三国人物_故事_战役_排行以及历史地图的三国网站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发布时间:2021-09-04 09:25 分类:荀彧 文章出处:潮三国 作者:三国「三国演义」小潮 阅读数量:

  潮三国小编下面与三国迷的朋友分享关于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等话题,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荀彧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荀彧视频-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
三国人物文章相关阅读推荐:三国荀彧到底是怎样的人?三国谋士荀彧是忠臣吗?
 

  一、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

  最初曹操迎天子至许都,是荀彧给出的建议。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毕竟对于荀彧来说,谁成为当时的霸主,并不是他考虑的事情,只要这个霸主的存在对他荀氏一族是有利的,荀彧都愿意对其进行辅助。

  因此这个霸主无论是出生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绍,还是出生宦官之家的曹操,荀彧并不在意。对于忠心于汉室的荀彧而言,汉献帝可以是傀儡,可以被曹操挟持,但汉室必须在。然而不久之后,荀彧可悲的发现,曹操打算越过自己的底线。

  官渡之战后,曹操击败了北方最大的对手袁绍,随后,在荀彧等谋士的帮助下,曹操又逐一击破了北方各大军阀。

  在这个时候,长史董昭上奏,请汉献帝授予曹操九锡,而此时的汉献帝不过是曹操手中的牵线木偶,命都不一定是自己的,授予曹操九锡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这样,汉献帝授予曹操九锡之礼,比肩皇帝,曹操因此获得封地,称为魏王,可以立王太子,而曹丕最终也成为了第一个魏太子。

  这样的进度,让荀彧不得不想起了另一个人,王莽。对于熟知王莽的人,都知道王莽如何一步步走向篡汉这条道路的。在王莽封侯之后,他打破常规,进封公爵,接下来呢?

  接下来,王莽受九锡,最终成为了摄皇帝,成功的夺取了汉室的政权。可以说,曹操此时获得九锡,很有可能就是按照当年王莽篡汉的道路在进行!

  在王莽篡位时,他收买了孔光和刘歆这两位名士为自己树立声望与名声。

  要知道刘歆是汉室宗亲,因为他公然支持王莽篡位,因此后来遭到无数人的唾骂。而孔光是孔子的后人,更是当时的大司徒,由于他公然支持王莽篡位,因此同样招到了后人的唾弃。

  而此时的荀彧深知,自己如果也支持曹操的行为,那无异于将自己,也将自己身后的荀氏一族送到历史的耻辱架上。

  正因为荀彧不愿意成为下一个孔光或者刘歆,因此他公然反对曹操称王。在曹操有获得九锡的想法时,荀彧就开始出言反对曹操,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否则赤壁一战,荀彧为什么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荀彧,已经不再信任曹操,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名节。

  荀彧反对曹操称王,更是在不久之后自杀以明志,但他的家族因此声名显赫,从这方面来说,荀彧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二、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荀彧和刘备在早期并没有交集,不存在荀彧投靠刘备这种说法。

  在初平二年(191年),荀彧带着族人前往冀州,还没多久,韩馥就让位给袁绍,袁绍把荀彧当成座上客,此时荀彧的兄弟荀谌正在为袁绍效力,包括劝韩馥让位这件事,荀谌都有参与。

  但是,荀彧对袁绍并不看好,他选择了归附当时还是客附袁绍的曹操。曹操有自己的谯沛子弟兵,因为帮助袁绍作战,算是一个强力的助手,袁绍在击败黑山军和南匈奴军后,便让曹操坐镇东郡,荀彧是这时候成为曹操的司马。

  此后,曹操入主兖州,迎献帝都许,荀彧都是曹操的主心骨,例如在兖州叛变之时,荀彧单身出城,劝退前来试图夺城的郭贡。

  献帝都许后,荀彧就进入汉廷尚书台,以侍中守尚书令。也在本年(196年),刘备从沛县投奔许都而来,可以说这时候,荀彧和刘备才有了交集。

  在建安元年至四年(196-199年),汉献帝对曹操的专权不满,以衣带诏指示董承密谋翻曹,董承则邀请了刘备加入。

  这件事,荀彧是没有参与的,也是不知道的。刘备在建安四年(199年)又借口堵截袁术,脱离许都,然后趁机占据徐州,对抗曹操。

  这时候,荀彧也不可能反曹。

  首先,荀彧是曹操的故吏,此时,曹操的最大敌人是袁绍,如果曹操是汉贼,那么袁绍打赢了,进入许都后,谁能保证袁绍不是第二个曹操?

  其次,袁术在淮南败亡后,就准备投奔袁绍,还准备把传国玺交给袁绍,并写信给袁绍,说我们袁家必然有人要当王“加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当然这信是记录在《魏书》上的,真假难辨。

  而可以肯定的是,袁术就是想北投袁绍去的,两袁是想合力对抗曹操的。

  所以说,在官渡之前,荀彧没有可能去选择投奔刘备,就算他想反曹,也是投奔袁绍,而实际上,荀彧也没有理由反曹,袁绍才是汉廷最大的威胁。

  等到官渡之战后,曹操翻盘成功。再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夺下邺城,开始经营冀州时,才开始暴露出了专权的野心。

  这时候的曹操还是很听从荀彧的话,当时有人劝曹操恢复古代“九州制”,把冀州地盘做大来,这事就遭到了孔融、荀彧的反对。

  荀彧的反对信送到曹操面前,曹操读罢,还回信给荀彧,客气的说:幸亏看到你的建议,我才没有犯错啊!

  其实曹操不急于复“九州制”也有客观原因,当时的袁尚兄弟还在辽东一带虎视眈眈,曹操一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击败袁尚兄弟后,才着手专权。

  例如恢复“丞相制”,曹操自领丞相后,并指使御史大夫郗虑(孔融的老冤家)找借口将孔融诛杀。

  此后,荀彧也不可能走上反曹的道路,荀彧只不过是守尚书令,又没有兵权。

  曹操让长史王必坐镇许都,并留下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等人控制汉献帝。

  所以说,荀彧能离开许都,投奔刘备,这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去了荆州,荀彧也做不了任何事,毕竟天子还是在曹操控制之下的。

  另外,刘备在荆州时就有诸葛亮辅佐,并自称“如鱼得水”了,荀彧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不存在荀彧投靠刘备的说法。

荀彧放弃曹操追随大汉是为什么?
荀彧放弃曹操追随大汉是为什么?

  三、荀彧放弃曹操追随大汉是为什么?

  这是荀彧的一个抉择时刻,为了大汉的天下,他要放弃曹操,虽然曹操与他故交久远,目送着赵彦离去后,过了片刻,荀彧慢慢伸手将那锦帕系拢,轻轻包好了那一块块鹤形玉佩的碎片,眼角的清泪又莹莹如珠滴落而下。

  最近荀彧的侄子荀攸长大成人,开始跟随叔父走上仕途,这次与赵彦的谈话,荀攸全都听到了,“叔父大人不必过于悲切。”

  荀攸从书房内的檀香木屏风后面徐徐地走出来,轻声劝道,“孔大夫以玉碎之举而换得天下忠臣义士之觉醒奋起,您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才是啊!”

  荀攸作为荀门的后辈子侄,也算是比较出色的人才,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稍加历练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话虽如此,故人终将远逝而不得再见,愚叔实是恋恋难舍啊!”荀彧也不回头,将那锦帕小包握在掌心里,怆然而道。

  看到叔父对孔融的恋恋不舍,荀攸知道那是对大汉天子的一份忠贞,但凡是读书人,都应该有起码的忠孝节义。荀攸亦是一阵鼻酸,他静静地坐到荀彧的左侧,沉默了半晌,待得荀彧的心情渐渐平复之后。

  才不无忧虑地说道:“其实,侄儿现在甚是为叔父大人担心——您今日称病缺席那场给孔大夫议罪的朝会,只怕曹丞相会对您有所不满啊!”

  虽然荀攸的担心非常现实,但是荀彧早已将自己的兴衰荣辱置之度外,根本不加考虑了,

  “多谢贤侄的关心了。愚叔如今是据道而行、执义而为,再也不会在意他日后如何反应的了,正所谓‘谋国而不暇谋身、忧道而不暇忧己’。”

  曹操与荀彧毕竟也算是知己,两人深交日久,可以说是相互藏不住秘密,“他既是胆敢跨出了这一步,也早就应该会料到愚叔今天有这般反应的。

  ”荀彧沉沉的一声长叹,“倒是愚叔这么做,说不定反而会连累了身任他曹府军师的贤侄你啊!”

  荀攸本来在叔父的推荐下,在丞相府里谋了个随军军师的职务,当年的这个职务也就是一个随军参谋:“叔父有所不知,对侄儿这个曹府职务,他也未必再如先前一般倾心而待了。近段时间以来,曹丞相倒是和贾诩大人走得很是密切。”

  “贾诩?”荀彧对这个人也算比较了解,他的能力与水平是没话可说的,就是对大汉天子并无太多感情,“果然是道不同则不相为谋,道若同则交相为谋。

  是啊!曹孟德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助他登天问鼎的好帮手啊!贾诩此人才有余而德不足,有他在一旁极力挑唆,曹孟德自然是会与我等渐行渐远。”

  贾诩并非出自名门鸿儒,他走的是野路子,虽然极其聪明智慧,但缺乏正统读书人的大局观,而曹操与他不谋而合,“叔父大人,曹丞相的勃勃野心天性生成,哪里会是贾诩这个外人挑唆得起来的呢?”荀攸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还是杨太尉慧眼无双,当初在许都一见曹丞相,便识破了他的奸雄心性。”

  其实荀彧遍观当初的所有诸侯,真可谓无一人可为天下栋梁,矮子里面拔长子才选中了曹操,“唉……一切因果皆有不得已之必然,当初曹丞相亦不乏忠义之举,其时愚叔遍观群雄,也唯有他一人可以共匡汉室。”

  荀彧淡然而道,“愚叔当初全心全意辅佐他,心中自是无悔;而今,愚叔与他分道扬镳,心中仍是无悔!”

  荀攸对孔融的命运也有自己的判断,他觉得曹操在是否杀孔融的问题上是有顾虑的,荀攸若有所思地说道:“不知现在宫里的这场朝会议得如何了?

  曹丞相若是真要对孔大夫下手,那他可就大失人心了。

  “孔融虽然与曹操作对,但他毕竟名望太大,一直都是士族儒家的代表人物,一旦杀他,难免寒了所有文人的心。叔父大人。

  据闻丞相府内对这事儿亦是议论纷纷,崔琰、毛玠、徐奕他们都不赞成郗虑的弹劾,就连曹府三公子曹植,今天上午还在府内苦苦劝谏曹丞相对孔融一事要高抬贵手放过孔大夫呐!”

  四、曹操荀彧

  荀彧是曹操最得力的心腹之一,他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曹操称其为自己的“子房”。

  荀彧在转而投奔曹操时并不知道曹操最终的目的,在建安九年,曹操终于大败袁绍,曹操准备恢复古达的制度,扩大冀州所辖制的郡县,可是荀彧却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得当,会引起和加剧新的矛盾产生。

  为以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他说的很有道理,曹操虽然接受可是心里却有些在意,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野心也日益增加,大部分的下属都希望曹操称为魏公,这也符合曹操的野心,可是荀彧却断然拒绝横加阻拦。

  虽然在荀彧看来有众多的缺点和害处,但是在曹操看来却只有一种感觉,原来他医治器重的谋臣心腹竟不是自己的张良啊,他对自己并不是完全的忠诚。

  这样的认知让曹操大为光火和失望,最后在利害关系面前,曹操还是将屠刀指向了荀彧,虽然不是他杀得,可是荀彧却是因为他自杀。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矛盾一开始就是注定好的,也是完全不可调和的,荀彧在开始的时候弃袁绍改投曹操的选择并不完全是因为袁绍无能。

  而是荀彧已经看清这时候袁绍身边的人已经有了不少颍川的势力,就算将来他帮助袁绍夺取高位,但是也并不能突出他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在忠心为国这样的情结一旁,荀彧还非常的忠于自己的家族,想要为家族利益做出贡献。

  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袁绍身上并不能得到这种利益之后便把所有的身家都压在了曹操身上,当然最后他还是失败的。

  五、为什么荀彧总是站在曹操对立面?

  当郭嘉去世之后,曹操非常悲痛,亲自到郭嘉府中吊孝,并公开表态“平定天下,(郭嘉谋功为高。”

  对郭嘉的死,即便是生性狡诈的曹操也不禁悲叹“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让我想起当年孔子悲叹颜回之死,“天丧予,天丧予!”

  曹操曾经向荀攸等人表示,荀攸等人都和自己年纪相仿,唯有郭嘉年纪最小,本来是希望把后事托付给郭嘉,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十八岁的郭嘉竟然走在五十岁的曹操之前。

  曹操对于郭嘉的感情,既有君主对臣子的爱惜之情,更有知音辞世的悲恸之情。

  不过,曹操曾经写过两封信给荀彧,向荀彧称赞郭嘉,就并非仅仅是真情流露了,还有着别的深刻涵义。

  无论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还是在后世史家看来,郭嘉和荀彧之间功劳谁大谁小,没有可比性。

  像一代枭雄司马懿评价荀彧“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在建安十二年,平定袁绍之后,曹操平定诸位大臣功勋,也曾经认可“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

  公达其次也。”荀彧在曹魏阵营,功勋第一,荀攸第二。而在陈寿的《志》中,荀彧传记列于第十,仅次于曹魏诸帝、董卓等诸侯,诸夏侯曹之后,是外姓功臣第一,且荀彧前后受封两千户。

  而郭嘉列于传记第十四,距离荀彧,间隔了二十多位功臣,郭嘉在世时仅仅受封两百户。

  那为何在郭嘉死后,曹操如此隆重的赞许郭嘉,给予郭嘉很多本来不具有的荣耀呢?我看,根本的目的,是借郭嘉来打击荀彧。

  我们先看看曹操的信写了什么内容。

  其一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

  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其二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

  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对于这两封信,我们抓住点。其一,时间。

  207年郭嘉病逝,

  212年荀彧病逝。两封信的时间当在这五年之间。

  其二,大事。

  208年曹操用荀彧计南征荆州成功,但在伐吴时,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

  211年破马超韩遂联军。

  212年曹操南征孙权,荀彧病逝。

  而最主要的是第点,我们看看曹操在写给荀彧的信中,称赞了郭嘉的什么优点。而那些郭嘉的优点,荀彧有没有,如果没有,那荀彧又是如何?

  在曹操列举郭嘉的优点中,二十七岁追随曹操,前后十一年,这一点和荀彧非常相似。不过二十九岁的荀彧早在曹操担任东郡太守、奋武将军的时候,就追随曹操,是曹营谋士中最早跟随的一位。

  而郭嘉则是曹操在兖州站定脚跟之后,由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讲资格,荀彧是前辈。

  至于智慧谋略,同赴患难,郭嘉更是无法和荀彧相比。荀彧一生最重要的功劳有个。

  其一、安定兖州,建立根据地。曹操在反董卓行动中老本打光,之后立足兖州重新振作。而帮助曹操经营兖州,使得曹操数次大败依然有栖身之地的正是荀彧。

  其二,当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两军对垒,曹操军粮将近,全军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想着退兵,此时荀彧力排众议,主张和袁绍奋力一战,而自己将保证最好粮草供应,让曹操没有后顾之后。

  荀彧的这封信,让曹操改变了退兵的决策,最终在官渡击溃袁绍主力。

  其三,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全军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觉得曹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现在大胜,见好就收,想回军整顿。

  可荀彧再一次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建议穷追猛打,我军疲惫,袁绍更甚。一旦让袁绍有时间重新整顿,曹军官渡之战优势将化为乌有。曹操采纳,结果彻底消灭了袁绍势力。

  当然,在曹操在平定豫州、徐州之时,在曹操东征西讨之时,荀彧同样做出了许多了不起的决策。可以这样,没有荀彧,就不可能有曹操的胜利。

  曹操在上表为荀彧请封的时候,曾经道“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

  是以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捷”。

  在高祖刘邦封赏功臣之时,以萧何为第一,并且认为萧何张良等谋臣为功人,曹参樊哙等武将为功狗。

  作为君主看重的是在军帐当中的决策,而次一等的才是攻城野战的功劳。荀彧,无疑是曹魏政权的萧何,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但郭嘉相比荀彧,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曹操多次表示,“每有大议,临敌制变。

  臣策未决,嘉辄成之”,自己和郭嘉是知己,很多时候自己左右为难,难以决断的时候,郭嘉就会出他的意见,让自己更加明白那一个决定才是最合适的。

  也就是郭嘉做出抉择的时候,是以曹操的利害作为准则,对曹操有利的就去做,有害的就不去做。曹操写第二封信的时间,当在赤壁之战后。信中提到了郭嘉曾经表示自己如果到了南方,一定不能活着回来。

  郭嘉身体多病如此,但是在和曹操谈论事的时候,总是应该先平定荆州。曹操强调,郭嘉出谋划策都是出于对自己的忠诚啊,为了曹操的大业,完全不顾及自己的性命,像这样的郭嘉,在病逝多年之后,曹操也不能忘怀啊。

  这些本来是一个臣子为君主效劳的很简单,很正常的原则,为什么曹操还要着重出来,并告诉荀彧呢?

  因为荀彧在做决断的时候,并不是把曹操的利害作为准则,而是把是否有利于汉室,有利于献帝作为准则。

  郭嘉是曹操的臣子,可荀彧虽然也为曹操工作,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汉王朝的臣子。

  当赤壁战败之后,曹操在战场上失利了,可是在政坛上却更上一层楼。以董昭为首的大臣建议曹操称公,应该具有九锡,来表彰曹操的特殊的功勋。

  在荀彧等人辅佐曹操夺得中原霸主地位之后,曹操渐渐的由辅佐汉室的丞相,变成了自己独立王朝的君主,而称公,就是曹操搞独立的一个标志。

  荀彧是朝中仅次于曹操的重臣,德行威望无人可比,荀彧的支持,对于曹操成为魏公至关重要。

  董昭特意写了一份信给荀彧,劝荀彧别太耿。董昭列举了周公旦,姜子牙辅佐周成王,田单夺回齐领土迎回齐襄王的事迹,这位功臣都能够列土封疆,然后“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十年,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奉祀。方之曩者数公,若太山之与丘垤,岂同日而论乎?

  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董昭认为,曹操的功劳已经如此之大,就算是和前代的位功臣相比,也如同泰山和土丘一样,如果还和其他的文臣武将一样只是封为侯,这定然不符合天下人的希望。

  可是,荀彧却公开表示,曹操本来就是举义兵匡扶朝廷,心中有着对朝廷的忠贞,也能够守住谦虚退让的事实。

  作为君子,应该用德行来关爱他人,董昭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应该这么做。

  精明的荀彧难道会不知道董昭的行动,是曹操授意?不可能。但是荀彧依然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当许都百官,大都选择了生存,选择了利益的时候,荀彧依然坚持自己大汉臣子的立场。

  曹操称赞郭嘉通达,无异于荀彧太不知变通,其实满朝文武,大都是曹操党羽,荀彧你又何必总是站在曹操我的对立面呢?

  郭嘉死了,曹操封赏其子,又无异于表示,荀彧若一直对抗曹操,儿孙必定难有善终。而曹操以郭嘉为知己,就是在感叹,为何你荀彧就如此不了解曹操我的苦心呢?

  郭嘉能够抛弃自己的生命来为曹操效命,可是为何荀彧,这位曹操政坛路上曾经的老师,多年的朋友,为何却在灾难过去,富贵来临之际,成为自己的政敌呢?

  曹操在暗示荀彧,在劝荀彧,在警告荀彧,或许这些才是两封信的真实目的。

  以上关于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等话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有不足之处,请谅解,我们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关于相关的三国人物历史故事,一起探讨,一起收获。

阅读全文
本文标题"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不投靠刘备?":http://www.cr-seo.com/sgrw_1888.html
本站潮三国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荀彧是怎么死的?荀彧为何看到空盒子自尽?

下一篇:三国荀彧到底是怎样的人?三国谋士荀彧是忠臣吗?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